
茶葉知識
茶葉成分(五)- 極富情調的茶色素
點擊數:47142014-11-18 11:07:49 來源: 英德英玖紅茶業有限公司,英德紅茶英紅九號茶葉
我們時常忍不住贊美和欣賞茶湯的色彩。設想在漆黑的茶室背景里只有一道明亮而又柔和的燈光,恰好落在了一桌古雅的茶席上,開水滾沸隨著飄散的水汽,美人嬌姿、巧手飛舞,一道紅湯傾出,然后就是素瓷小杯,還有櫻桃小嘴......這么一抹艷麗而優雅的色彩是不是很動人呢?哈哈~~我只想作那素瓷小杯,好與那櫻桃小嘴來個溫情相觸。

本文詳細解讀茶葉色素,幫助大家品味茶的色彩,限于篇幅,本文分上、下兩篇,此為上篇。
一、茶葉的顏色,都有哪些?
說茶的顏色之前,有個基本的概念大家要先清楚:中國的六大茶類,綠、黃、白、青、紅、黑,以顏色來命名,是不是綠茶就是綠色、黃茶就是黃色......黑茶就是黑色?否也,并不是這么簡單的一回事,茶的分類是根據發酵程度和加工工藝來進行大致劃分的。

千萬千萬不要出現:“大紅袍屬于什么茶?”——“紅茶”;“鐵觀音又是什么茶捏?”——“綠茶!”.......諸如此類令人詬笑的回答。

我們先從總體上來認知一下茶葉的顏色。首先茶有鮮葉、干茶、湯水和葉底的色澤,這是茶色不同的表現方面;其次細分有白、綠、黃、橙、紅、紫、青、棕、褐、黑等,這是茶的基本色彩;最后有淡艷、深淺、明暗、潤枯的區別,這是茶色的品質特征。

為了簡便說明茶色,閱茶花了相當大的精力制作這個茶葉色域的圖表,供各路茶友欣賞收藏!
二、茶色的根本:水溶性色素與脂溶性色素
我們為啥能感知到如此豐富的茶色彩?這是因為茶葉本身就是一個顏料的庫池,匯集了大量的可以食用的天然色素,這些我們統稱為茶葉色素,正是因為這些茶葉色素的不同組成根本上決定了茶的各種色澤。
茶葉色素總體上分為水溶性色素與脂溶性色素。水溶性色素因為能夠溶解于水,所以決定了茶湯的顏色,脂溶性色素因為不能溶解于水則決定了葉底的顏色,對于鮮葉與干茶的色澤,則是由兩者共同決定的,只是制前與制后,色素的組成與含量都發生了變化,所以看起來有明顯差異。[1][2]
以下列舉一些主要的茶色素,供大家加深感性認識:[4]

水溶性色素:黃酮類(花黃素)、花青素、茶黃素、茶紅素、茶褐素;
脂溶性色素:葉綠素、葉黃素、胡蘿卜素;

(1)黃酮類,又被稱作花黃素,這是茶葉多酚類物質的一種,黃色,給茶湯帶來黃亮的感覺;
(2)花青素,這個更多的表現在茶樹的紫芽上(濃厚的苦澀,重口味哦~),在中性的水溶液中顯紫色,偏酸則偏紅,偏堿則偏藍;

(3)茶黃素、茶紅素和茶褐色,這是兒茶素被氧化發酵后依次轉化而成的結果,顏色非常好記,就如它們的名字。茶黃素是亮黃色的,茶紅素是深紅色的,茶褐素是暗褐色的。其中茶黃素又被稱為植物中的“軟黃金”,具有非常好的抗癌、抗輻射、抗氧化的作用。
為什么有些紅茶湯色偏黃有些偏紅?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茶葉的發酵程度以及轉化后這三者的比例關系。

(4)葉綠素,分細一點有葉綠素a(藍綠色)、葉綠素b(黃綠色),這兩個總體上都是比較鮮綠的感覺,呈現在茶樹和剛摘下來的鮮葉上。但當殺青后就會變得暗綠,這是因為葉綠素a、b經過高溫就會轉化成脫鎂葉綠素a、b,只是少了一個鎂原子,但綠就由鮮變成暗~~這如同炒青菜,會下廚的你,懂的!

(5)葉黃素是黃色的,可以讓葉底透露出鮮黃或暗黃的色澤;
(6)胡蘿卜素則是由橙黃至橙紅過渡的一系列色素,是葉底橙色的主體,不過在其它色素的摻和下,你基本很難發現純橙色的茶。
三、茶色的關鍵:光線
世間的色彩,它們怎樣呈現出來的?不得不說,如果想徹底把這個搞明白,相信單單是看RGB、CMYK、Lab的色彩空間就會讓人云里來去個半個月。不過沒關系,簡易點的我們可以不妨了解下光色的原理。

十七世紀,牛頓同志經過大量實驗告訴我們:色彩本質是人眼睛里的一種感覺。首先得有個光源提供光線,其次光線在物品上進行反射或折射,然后進入人的眼睛成像,最后經人大腦處理分析最終產生各種色彩的感覺。所以,感知任何色彩都離不開這三樣東西:物品、光線、眼睛。
所以,看茶葉的色澤,我們得考慮一個前提:環境的光線夠不夠亮?

在國家標準的專業審評當中,要求干評臺光線不低于1000lx(流明度),濕評臺則不低于750lx。經驗告訴我們,在相對暗的環境光下看東西是沒那么清楚滴~~所以,在暗的地方看茶色,請問還有意義嗎?[4]
四、茶色的感知:人
茶色素和光線是客觀的存在,有了這兩個基本就定格了人最終感知到的色感。雖然正常人的基本色感差異不大,但是否就意味著不同的人,看同一個茶色,那具體的感覺和評價是一樣的嗎?顯然否也。

經驗和閱歷不一樣會很明顯的影響個人偏好!我說我喜歡綠色,因為那是大自然的清新,我說我愛它紅艷,那是溫暖色彩的驚喜;我說我追求最淡的無色,那可能大概就是我誓要從道,從此不食人間煙火?哈哈~
所以,對于茶色,您說哪個顏色好呢?“這個其實嘛......呵呵......當您有感覺就好唄?!?

那好啦,再進一步,怎么恰當的使用自己的眼睛來檢驗茶色,從而判斷茶葉品質的好壞?咕~~(╯﹏╰)b,“檢驗從而判斷?”
對,沒錯,這是品茶的高級秘技?。?!不過,為了篇幅不至于太長,我們將在下篇作深入詳細的介紹,敬請您的關注!
參考文獻:
[1] 宛曉春. 茶葉生物化學. 3. 北京:中國農業出版社,2003。
[2] 周巨根,朱永興等. 茶學概論. 北京:中國中醫藥出版社,2007。
[3] 陸松侯,施兆鵬. 茶葉審評與檢驗. 3. 北京:中國農業出版社,2005。
[4] 鄭永球,張蕾等. 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評茶師教材.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職業技能鑒定所 組編。
[5] 劉仲華,施兆鵬等. 黑茶初制中主要色素物質的變化. 1991。
[6] 陳鍵,王麗麗等. 茶葉色素研究進展. 2013。
[7] 陳建,郭吉春. 不同葉色烏龍茶品種的加工技術比較. 2009。
[8] 王登良,邱瑞謹等. 綠茶色澤的形成機理及調控. 廣東茶業,2012。
【責任編輯:】(Top) 返回頁面頂端